http://book.53bk.com/Img/2018/10/pc201810084c9028d07aa445ac8606b2977bed378b59.jpg
六岁的女儿今秋入学,刚进入新环境虽然有些不适应,但过一会女儿就喜欢了。孩子刚上学,从学校带回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,意识到孩
http://book.53bk.com/wx/content/2018-10/01/000049.html
官网首页关于杂志
您正在阅读:首页>20181001期>第59页:Page 59> 文章内容
返回
3上一篇 下一篇4   59

等待处理…

尴尬的文字

2018/10/8 作者 云水 点击量:80

六岁的女儿今秋入学,刚进入新环境虽然有些不适应,但过一会女儿就喜欢了。孩子刚上学,从学校带回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,意识到孩子的成长进入新的阶段,我每次都耐心细致地回答她的问题,生怕她弄不懂。

开学第一天,中午从学校回来的女儿一本正经地问我:“妈妈,老师早上说,下午一点半到校。‘到校’是什么意思?”

缩略语“到校”对大人来说是多么熟悉,而对于女儿来说的确很陌生。在她心中,“到校”是“大笑”还是“笑倒”,还是其他什么,不得而知。我随即进行了解释,困惑了一上午的女儿恍然大悟。

对于女儿的疑惑,我深有同感,想起30多年前我上中学的情景。历史教师经常说到一个词“复辟”,我很陌生,问家长,他们没有多少文化更不懂;再去问老师和同学,我不好意思,怕被笑话;当时家里穷没有买汉语词典,这个词就这样一直纠结于心,成为我获取更多知识的障碍。在学校遇到生僻字眼,尚能理解,但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碰到生涩难懂的字词,让老百姓不明其意。遇到这种情况,大家有望文生义的,有胡乱瞎猜的,有的干脆就当它不存在,依旧我行我素。

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,总会看到投币箱上赫然写着“自觉投币,不设找赎”的字样。“不设找赎”什么意思?问乘车人,大都不明白,甚至有些人还不知道“赎”字的正确读音。“不设找赎”即为“不找零钱”。“零钱”一词老百姓几乎每天都会说到,尤其在集贸市场或者有交易的地方都会用到,使用率相当高。而“赎”字则为专业性较强的书面语,词典中意为用财物将抵押物挽回,还有抵消或弥补的含义;作为零钱这层意思,“赎”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几乎为零。乘坐公交车的大多是工人、民工、无业人员以及中小学生等平民百姓,这其中认识“赎”并了解它含义的又有几人?因此,有时候就会听到驾驶员大声喊道:“自家准备零钱,哪个给你找零钱哦!”

同样,在公交车后门处的转动轴杆上印有“请勿触碰”的提示,主要为安全考虑,尤其针对老人和幼童,那么在这一群体里,又有几人能认识“勿”字呢。每年节假日,政府部门都要搞灯展、会展等活动,吸引广大爱好者前去参与。活动现场总有电源线、水源地等危险区域,常常会看到“禁止攀爬”、“严禁触摸”等醒目字样,管理人员和家长一遍一遍地喊“这个地方危险,不能抓哦”,但仍然有小朋友爬来爬去、跳上跳下,相当部分原因是很多小孩子不认识“严禁”和“禁止”一词,可以说对小朋友来说这样的标识形同虚设;而笔画简单的“不”字就不一样,群众认知率可谓百分之百,小孩从会讲话起就经常说“不”字,在大人的指导下也能认识它。印象中“勿”、“严禁”、“禁止”等均为小学高年级才掌握的词汇,我们在生活中此类的提示应将它换为简单易懂的“不”、“不能”、“不要”。如果把《熊出没》、《喜羊羊与灰太狼》等动画片中“危险,请勿模仿”的提示换作“不安全,不能跟着学哦”,我想生活中就不会频频出现小孩伤及他人以及伤害自己的事情了。

中国文字浩瀚广博、丰富多彩,同一个意思有着多种表达方式,感情色彩各有不同,也因此是全球最难掌握的语言,也是生为中国人的财富和骄傲。我们国家对文字的运用十分讲究,不恰当的运用会成为民间笑话,就像“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,引得众人哄笑起来。”文字和语言的目的是起到传达信息的作用,如果说出来的话对象都不懂,那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。书面语和生僻字不分场合的使用,不仅不能达到警示宣传的效果,反而是对牛弹琴,适得其反。为什么生活中会多次出现标识看不懂的现象,估计是某些职能部门人员想在公众面前显摆自己很有文化很有水平,形式主义的思想在作祟,而恰恰这样的行为却反映了自己的浅薄和无知。

早在一百多年前,新文化运动就号召大家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,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工农群众接触新知识,接受新教育,享受新文化成果。我们理应去掉生活中尴尬的文字,真正给大家带来方便和实惠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,最远古时有甲骨文,后有文言文、白话文,现在我们的语言中又出现了网络词汇,可以说词汇的更新速度相当快。只有在恰当的地方用对恰当的文字,才能更加彰显中国文字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。

版权声明在线投稿关于本报
53BK电子杂志制作软件